您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专栏 > 详细信息

邓志雄在东北四省区推进产权交易区域发展讲话

2010-09-27 14:45:51.0 来源:辽宁产权交易 点击数:5437

代表个人讲几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关于产权市场功能及其与股票市场关系。产权交易市场有两个功能:一个功能是三公流转或者叫大国资产权的进场交易。所谓三公的概念,就是公共资源、公有产权、公共产品。其中公共产品是指那些要由政府来分配、但要引用市场机制分配的产品。2002年中纪委提出从源头治理腐败以后,从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土地批租、重大项目招投标四个领域去抓源头治理腐败,目前进入了总结分析阶段。在这个时侯,中央六部委对四大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了评审,大家认为,四个源头治贪治腐,产权交易市场做得最实、最市场化、最具有新意因而是最可持续的。因此,他们的基本观点是把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制度复制到三公上去,扩大到所有的国资交易上去。在八年多的时间里,在国务院国资委领导下,已经把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这一个领域巩固下来,全国各地努力创新、共同规范、向前发展,探索出了这条道路。同时,各地都在积极复制3号令的基本精神到其它国有产权领域,如:甘肃的土地资源、重庆的涉讼资产、北京上海的行政事业性资产、天津的核销资产都实现进场交易,辽宁更实现了国有资产而不仅仅是国有产权进场交易。知识产权、文化产权、环境资源等资源流转进场也在展开,这是一个历史性进步。

同时,产权交易市场也是广大非上市企业的资本形成与产权流转的市场。一个是融资功能、一个是流转功能。现在我们都还只是做了流转工作,但基本上没有做融资功能。也就是对广大中小企业的资本形成我们还没有做成什么事情。中小企业资本形成是股票市场不能服务的领域,而中小企业的发展恰恰是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一个方向。所以中小企业的资本形成需要一个新的制度、新的市场来为它服务,而这个市场一定是产权交易市场。东部沿海的一些省市已经有了一些很好的工作,为中小企业的资本形成做出了一些探索。三公流转、非上市企业资本形成和产权流转,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中国特色,是由三公流转来带动产权市场发展,促成广大非上市企业资本形成和产权流转,产权市场就是要做这两件事情。如果把市场规划为十六分的话,我们现在只做了两分,还有很大的空间没有开拓。当然这十六分只有八分之一是现在的国资委的事,另外八分之七不是现在的国资委的事。因此,这种区域性的建设在市场联动机制安排下就变得特别有意义,可以推动另外八分之七的市场发展。

关于股票市场和产权市场的关系。产权市场和股票市场是平行的资本市场。就全世界平均数据来讲,所有企业中万分之一是上市公司、其余都是非上市企业。创立了三板制度的股票市场,在全世界也只能为万分之一的企业服务,中国亦然。在工业化时期,要集中社会零星资本到某些行业、某些企业中去做大事,这个制度是非常先进的,促进了工业化的完成。进入信息化时代,进入以人为本的时代,满足绝大多数企业的呼唤与需求,是新的资本市场必须完成的任务。从法律到历史都已决定,传统的资本市场制度只能为万分之一的企业服务。新兴的产权市场要做的是为其它绝大多数企业服务。因此,两个市场是平行的关系,是平行的资本市场。

第二个观点,关于产权市场统一的四个层次。国务院国资委产权局对产权市场的统一特别关注,原因是它关系到产权市场能否持续发展。目前所有关于产权市场不是一个资本市场的意见集中在:这是一个不统一的市场,没有统一的法规、没有统一的机构、没有统一的制度、没有统一的标准。2009年国务院国资委建立了三统一,今年六部委进行检查时,承认四个央企交易机构构成的市场是规范的,其规范性、包容性、创造性要高过股票市场。但全国的情况还不都能这样讲,因此,我们一直在关注产权市场的统一问题。到现在为止,在不具有主管方、监管方这样一个统一的身份、统一的职能,统一的法律基础的情况下,国务院国资委为实现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的统一,正在进行四种层次的实践。

第一是总的交易制度的统一。我们提出了应进必进、能进则进、进则规范、操作透明这样一套制度体系,依托13个文件构成了这个体系,从3号令开始到120号文件结束。国有产权进场交易,该不该进、怎么进、进的过程之间是什么程序和什么制度、有关方面人员承担什么责任、履行什么义务,都形成制度的统一。但这只是基本制度的统一,会有很多地方特点和制度的很多层次。

第二个是信息披露的统一。

第三个是操作方面的三统一。在国务院国资委制定的统一的交易规则基础上,四个央企交易机构实现了交易细则的统一、交易系统的统一、交易监测的统一

第四个层次是三个一体化,即:平台一体化、组织一体化、会员一体化。

我认为东北产权交易区域合作机制应该按照这四个层次去走。第一步是制度的统一。在制度统一方面,国内其它省区市完成的可资借鉴,东北区域内已经做的事情,更应在四省区推广。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合作机制向四省区党委、政府反映情况,共同加快制度建设,这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制度统一期间,应该有一个相互沟通、此起彼伏、共同推进的过程。

第二步是信息披露的统一。介绍一下央企交易四机构的信息统一是如何实现的。我们先要求机构间相互联网,然后要求彼此披露信息,但效果都不佳。2007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发通知,要求必须统一披露信息,每一家在各自主板上要同时披露另外三家的产权交易信息,信息联合发布成为一个制度。东北四个国资委联合下发一个文件,这件事就可以做到。信息联合发布可以提升市场的商业价值,当我们决定信息联合发布的时候,立刻引来七家报纸要求成为指定发布媒体,并保证信息随到随发、而且还不收费。经过商谈,他们都成为中国产权交易市场信息发布的指定媒体,并按日排序轮流发布产权交易信息。同时,四大市场也节约了信息发布成本,提高了信息发布时效。信息在各个地方发布有利于在其它地方也找到投资者,增加潜在的意向受让人,增加潜在的竞价机会。信息披露的统一,大家已经认识到,并且可以做到。建议东北各机构共同形成一个媒体选择机制,建立一个有三、四个媒体统一为市场服务的机制,既有中央媒体、也有地方媒体,并就发布时间、发布版面等问题做出统一安排。

第三步是统一操作的三统一方面,即:交易细则、交易系统、交易监测三统一。国务院国资委所做的工作已经为扫清了很多障碍,四大交易机构统一的交易细则,东北地区可以参考。如果这一步达成一致,第二步交易系统的统一就容易了,这个系统已经花巨资开发完成,可以通过协商协议共同引进这个系统。当共同使用这个系统时,第三个统一,既交易监测的统一也就自然实现了。交易过程统一的核心是交易细则的统一,要做一些研究,根据东北的特色、区域间的平衡、有哪些可以定,有哪些要调整。对应的,在交易系统和监测处理上也做一些调整。

第四步是三个一体化,即:平台一体化、组织一体化和会员一体化。平台一体化是一个信息化的概念、互联互通的概念。金马甲的出现为我国业界的统一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这个模式相当于一个高速公路,它的所有交易规则、交易过程、交易鉴证都是统一的系统,只要把信息录进去,统一披露的问题就解决了。

组织一体化。以东北为例,我们共同创造一个东北产权交易市场,各方都是股东,当拥有了统一交易系统之后,东北产权交易市场就实现了组织一体化,当然这个实现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但如果不用行政性的、区域分割的传统文化观念,而用现代市场的概念也就是股份制的观念,这个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

会员一体化。产权交易市场最终要发展成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应该是以会员为核心的市场。我们只是一个平台,能够唱大戏的一定是会员。把全国、全球善于资本运作的机构都吸引进市场中来,我们就可以交易全国、全球的东西。

产权市场统一在四个层次上都有事情可做,可以沿着制度统一、信息披露统一、操作的三统一以及三个一体化的模式一步步的走下去。不要一开始就把三个一体化当成我们的现实目标,应该制定分阶段的目标,每年都有一定的进展,就会实现市场实实在在的统一。

第三个观点,关于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方向。今年在全国国资委工作会议上,李伟主任提出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信息化。这次六部委检查时,上海提出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这个提的比较好,各机构可以借鉴,我们在实践中提出,要用市场化手段去推进四化或者主要靠市场化去完成,而今后认证产权市场规范创新的进步是可以沿着这样一个体系来评价的。因此,各交易所可以把这六化作为发展的方向。

第四个观点,关于产权交易市场的本质功能。市场的本质功能都是一样的,就是两个发现:发现交易主体、发现交易价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就是要发挥市场这两大功能。所以充分的发现交易对象、有效的发现价格对我们产权交易市场来说是最主要的事情,深刻理解这两个功能是我们做好信息发布、市场发动、充分利用20天的挂牌期限、认真组织网络竞价的力量所在。是市场一定要按市场规律办事,这次六部委给了我们很多表扬,也提出了非常严肃的批评,说产权市场功能发挥还远远不够。原因是20082009年四大交易机构竞价率只有10%90%的项目都没有竞争。大家一定要关注市场的本质功能,关注竞价率这个市场质量指标,能够精耕细作,充分披露信息、充分发动市场,认真规范交易,达到价格最大化。这决定着我们能不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得到更大的政府支持力度。金马甲出来后,弥补了东西部的鸿沟,青海利用这个系统竞价率做到95%,增值率达到140%多,当然他们是以实物为主。只有市场做的好,才能吸引国有的、非国有的项目都进来。因此,要把市场本质抓住,把市场最主要的质量指标抓住。另外,收费也跟这个问题相关,手续费是过场付费,而服务费则体现了市场增值服务收费。因此,增值服务收费应该成为市场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个概念一定要树立起来。

 

上一篇: 招聘信息
下一篇: 马志春:产权交易所如何服务于中小企业发展

0

友情链接

  • 青海省产权交易市场    办公室电话:0971-6113361    邮编:810000    传真:0971-6113361
  • 地址:西宁市城西区五四西路67号金阳光大厦A座15楼     E-Mail:qhcqjy@vip.163.com
  • 备案号:青ICP备09000023号

扫一扫加入我们